“鼎盛时期,中国螺蛳粉品牌有500多个,相当于中国汽车品牌数量的5倍。”螺蛳粉的“臭”,如同一种暗号,不断吸引着玩家入局。据世界方便面协会(WINA)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中国全市场泡面需求从462.2亿份下跌至385.2亿份。相当于三年内平均每天需求下降723万份。在速食鼻祖方便面市场逐渐萎缩的背景下,袋装螺蛳粉迎来了春天。“粉煮出来了,满满的一大碗,上面洒满了炸腐竹。拨开酥脆的腐竹片,下层码放着厚厚的一层切的很精细的木耳丝和酸笋丝,衬托它们的则是颗粒饱满的花生。红红的粉汤衬着雪白的米粉……”舌尖的总导演陈晓卿曾这样描述柳州螺蛳粉,在他的笔下,一碗平民美食变得熠熠生辉。标准化,一直是制约中式美食产业化发展的最大掣肘,而带领螺蛳粉从柳州走向全国的第一步,就是产品的标准化。伴随着物理杀菌、真空包装、汤料浓缩技术等问题的解决,2014年,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企业成功注册。至此,精包装的速食袋装螺蛳粉正式出现在了寻常人家的餐桌上。作为近两年最火爆的地方小吃,螺蛳粉已经形成了从街边小摊到“百亿产业”的巨大转变。2020年,预包装柳州螺蛳粉以及配套和衍生产品的销售就已经创下了“双百亿”的记录,相关专业人士预计,未来五年预包装螺蛳粉的销售额将达到300亿元。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计1.7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螺蛳粉”,其中有超过5500家螺蛳粉相关企业在广西,属全国之最。2018-2019我国连续两年新增螺蛳粉相关企业超过3000家。2020年,新增螺蛳粉相关企业6400余家,同比增长73.5%。
2000年后,此时牛板筋、猫耳朵、速食面、金币巧克力等国产小零食问世并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卫龙、娃哈哈等零食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此时卫龙开始了以辣条为核心的休闲食品生产加工。而这一阶段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出现更是加速了国产品牌的诞生,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开始了自己的线上分销拓展之路。传统手工作坊型休闲零食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品类丰富、口味齐全的品牌零食。先后出现了百草味、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零食新时代品牌的创新零食。2015年后,消费主权时代下,围绕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品牌引来了爆发式增长,中高端休闲食品正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宠儿。面对种类繁多且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零食市场,“品牌”则成为了消费者选购商品时的重要依据。曾经,提起“瓜子”,人们只会想到葵花瓜子、西瓜子、南瓜子,而现在你会说“洽洽”的瓜子不错,这就是品牌的价值,一种消费者对于品牌情感上的认同与心理的信任。市场的变迁以及新消费的转型升级,让零食逐渐从地方性的散装零食发展成走向全国的品牌零食。在通讯、交通、互联网的完善普及下,零食厂家着手完善自己的供应链,并采用邀请明星代言等营销手段,不断加深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即“我能做的你都能做,但你不是我。”如今,零食行业的品牌化进一步显现。但品牌的价值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点滴积累。除了产品品质的把控与提升,还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以及一系列品牌化的运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