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地图是定位用户关键需求的重要工具。本篇文章将从同理心地图的绘制流程入手提取用户的痛点和收获,将步骤标准化和流程化,站在客户的角度,充分理解他们的需求、痛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同理心思考找到用户痛点需求?
同理心地图 是锻炼同理心的有力工具之一,源自设计思维方法。 不论是To B还是To G,最终还是To C,他们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C端用户;所以用户体验只会越来越受重视。想做好用户体验,同理心必不可少。
同理心地图和用户画像都是用户研究的不同工具,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完善用户体验。 同理心地图是对用户假设的落地练习,这样你就可以与用户联系起来,从而理解他们的欲望/需求。当基于真实数据并与用户画像、用户体验地图等其他研究工具结合使用时,它可以:
2.用同理心地图来研究用户
1)定义用户角色
- 结合用户研究等相关数据+团队脑爆,确定产品的用户角色(用户画像)——它是整个产品的服务对象。 如果有多个角色,则需按角色分别绘制同理心地图。 深入了解人物角色能够让你的设计团队和项目经理能够创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一点和用户体验地图制作前一样。
小贴士:在 同理心地图 中,大家要像电影演员一样,将客户的特征集中到一个演员的身上,他并不代表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比如糖尿病人,他们一般是中老年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无力。在整个活动中,可以给这个角色起名:唐童酷(糖痛苦),男性,52岁。这时我们不管参与者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年龄有多大,这时一律都是52岁的男性,名字就叫唐童酷,而且在后面和客户相关的讨论和汇报,一律不许说“他”,而必须说“我唐童酷……”。
2)确定场景
3)分发材料/准备工作
- 将之前进行用户调研收集到的数据和材料分发给参与者,并在开始练习之前为每位参与者提供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和思考。 准备工作:会议室、白板、A4纸、5种颜色不同的便签和记号笔。
4)开始填写
- 从定义用户的角度思考,每个参与者应该使用便签写下与4个象限中对应的内容。然后贴在自己的A4纸地图上。
5)分类和讨论
- 团队成员依次大声阅读自己每个象限的便签,由Leader/主持人进行分类,并贴到大白板的地图上。然后对白板上每个象限的内容,开始讨论 – 有哪些不适合的点?在所有象限中重复了哪些内容(去同存异)?一个象限中只存在哪些内容?我们的理解存在哪些差距?
6)痛点和收获
- 随着讨论进行到尾声,团队成员开始提取有关用户的痛点/收获,加入到地图中,并继续对便签进行分组和对齐。最后给5分钟的总结分享。 最后,别忘了总结你们的发现并保存好同理心地图,以便于后期的项目相关成员查看和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