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从客户视角出发,围绕用户体验,重新梳理全生命周期下的客户旅程,全局部署品牌与消费者端到端的全渠道触点的体验场景,确保用户运营业务范围的完整性。如保时捷中国就设立了全域数字化销售生态和都市概念店等新型线下零售平台,进而拓展全渠道销售理念,强化无缝的消费体验。客户旅程重塑应基于对用户全面、深入、细分、敏捷的需求洞察,结合品牌调性基因、价值主张及产品特性、目标客户的行为特点和对品牌提供的产品、服务、渠道等各方面的体验期待,进行端到端的协同规划,在打造品牌亮点的同时精细化提高用户满意度。具有战略高度的客户旅程应覆盖潜客到保客、线上到线上、产品到生活的全时空领域,实现从吸引获客、留存活客、销售转化,到沉淀裂变等的不同阶段业务目标,极大促进环节间的顺利推进,为品牌持续创造价值。全渠道触点作为用户体验的传递途径,应最大化占据用户时间心智份额。基于线上公域、品牌私域,以及线下多元业态之间的差异化定位互补,打造不同渠道的品牌体验聚焦,精准满足不同场景中的用户渠道体验诉求,实现对客户旅程体验的精准无缝传递。同时,企业应实现渠道间的数字化打通,为用户与业务数据的收集提供口径一致的丰富端口,这样既能保障用户在不同渠道之间的自由选择与切换,减少过程流量损耗,提高体验转化效率,又能为客户旅程体验的持续迭代优化提供输入。
企业应在传统销售及售后场景之外,深入用户社交和其他生活场景,深度缔结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多层次黏性纽带,创造多元收益来源。有效的用户运营机制将以品牌特色成长体系为抓手,不断促进客户体验沿旅程和渠道深化,加强用户与品牌互动链接,同时考虑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未来新收入来源可能性。如蔚来汽车所构建的完整用户运营体系包括建立生活商城、积极维系车主社群、推出分双体系会员制等模块,并在每块运营内容设计上都围绕提升用户黏性、促进用户交易的目标不断打磨。我们建议企业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打造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递进式黏性纽带:产品黏性作为品牌产品层的核心,是与用户最直接的互动窗口之一,企业应充分利用数据驱动、抓紧潮流风向,不断迭代丰富的产品及生活服务,增加用户与品牌的联结,提高产品黏性,保障品牌的利润来源。社交黏性是品牌群体层的核心,企业需要把握社交群体联结触点,打造品牌引导下用户主导的丰富社区圈层,提升用户与品牌群体的联结,促进归属感的辐射效应和用户裂变。生态黏性则是品牌生态层的核心,企业可以与异业合作,为支持实现跨品牌流量互通的开放权益,提供丰富的阶梯权益类型,提升用户与品牌生态的联结,在实现生态黏性的同时,为品牌开拓多元利润来源。
企业应转变管理思维,建立适应用户运营终端要求的新业务管理模式,同时提升C端数字化能力,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变革,支撑业务有效落地。大众汽车集团在“软件驱动”和“数字化用户体验”的战略方向下,搭建了汽车云与数字化平台(ODP)、设立CARIAD软件公司,加强在数字化和数据驱动服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成立大众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公司,提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以数据驱动的创新定制化服务”发展方向,通过业务模式变革、数字化创新和全新销售组织,探索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品牌需改变以往只着眼于销量的管理方式,更多关注影响用户体验质量的全方位业务管理,从职责分工、KPI设计、商务政策/佣金机制三方面入手,加强销售漏斗中的各环节、线上线下各渠道的全链条监管,注重过程转化率指标、行为指标以及客户满意度的考核,以此督促和激励用户运营业务规划的落地执行效果,保证用户端到端的良好体验。用户运营的有效性有赖于可靠的消费者数据洞察,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对用户信息、行为偏好、运营过程等海量数据进行持续、全面、精准的收集与分析。此举一方面可以持续迭代用户体验,优化产品研发及附加服务内容;另一方面可以监测用户运营的执行效果,对业务优化和管理效率提升指出方向,真正实现数据业务闭环双向驱动。构建数字化与数据能力应以客户旅程、全渠道协同体验等具体业务设计为核心输入,依托已有数字化基础,全方位协同升级系统、应用、技术、硬件设备等数字化总体架构。同时明确数据标准与管理机制,重构全面精准、口径统一的数据池,形成系统化数据分析能力。传统上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按照产业价值链环节划分切割(即售前-售中-售后),缺乏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运营,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转变势在必行。企业可以根据改革成本、改革效率、业务影响等自身因素,在单线程业务实体部门基础上,通过组建全新用户运营部门、做实线上和线下渠道组织、整合跨职能(如渠道、内容、销售管理等)虚拟团队等方式,形成以用户为中心、具有灵活性且充分服务于精细化用户运营的网状组织与人员能力。
0 thoughts on “领先实践 | 以汽车行业为例讲解如何精细化运营用户”
汽车消费门槛高,确实需要量身定制的用户运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