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想要实现高速增长愈发困难。不过,苹果、亚马逊及星巴克等世界一流企业仍有企业创新战略,能够实现逆市增长。从这些明星企业的高速增长案例上,我们又能学习到哪些增长和创新的经验呢?
通过总结制定企业创新战略的经验,我们发现,成功企业都无一例外地应用了以下 4 个法则:
- 找到下一个 S 曲线
- 贴近顾客
- 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 引领变革
1. 找到下一个 S 曲线
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实现永无休止的增长,即便是最好的产品、最有前景的市场、最成功的商业模式,终究会经历由成长到成熟的生命周期,我们通常用S曲线进行描绘。
当企业的增长达到顶峰,获取了足够多的用户之后,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就将逐渐实现,价格竞争加剧,现有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减弱,消费者开始向不断涌现的竞争对手分流,对更高运营能力的需求也开始增加。
然而,很多成长型企业的领导者都被快速的增长冲昏了头脑,没有及时发现S型曲线的拐点已过,此时再设计下一个创新增长策略为时已晚。
图中的创新窗口就是实施新增长策略的时机,通常是在增长曲线首次到达拐点时。那么问题来了,应该怎样判断何时抵达了拐点呢?很遗憾,答案是没有人能够精准地进行预测。因此,顶尖公司都会未雨绸缪,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常态。
史蒂夫·乔布斯在回归苹果时就已领悟到了这点,在2002年,他毅然决然地带领公司走出已经成熟的电脑行业,彼时苹果电脑的市占率始终没能达到10%以上。乔布斯是这样向时代周刊解释的:“相比于微软,我更想把索尼作为我的竞争对手。”
仅过了8年时间,苹果相继推出了iPod、iPhone及 iPad,颠覆性地拓宽了产品的零售渠道,乔布斯宣布将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在对iPod进行产品推介时,乔布斯说:“苹果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设备公司,已经超越了同行业的索尼、三星以及诺基亚。”
2.贴近顾客
成功的增长型企业尤其擅长分析用户痛点,许多公司还会使用“用户移情图”等工具来发掘商业机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种洞察用户的能力正是他们精益创新的基础:快速进行原型设计、与主要用户合作、改进产品及商业模式。
如今,很少会有企业愿意花时间走出办公室,与客户进行近距离的沟通了(除了产品的销售人员)。让我震惊的是,IBM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公司前总裁路易斯·郭士纳为了加强顾客与企业的联系,推行了“熊抱计划”,要求IBM顶层的50位高管每周都要会见5名顾客,并按时向郭士纳提交报告。
3.设计师思维
管理者通常负责作出重大决策,但他们并不总能找到好的方向。创新则要求企业开创新的方向,而这正是设计师所擅长的。
苹果卓越的用户体验主要出自乔纳森·伊夫之手,作为公司首席设计官的他,既是一位卓越的设计师,也是乔布斯的左膀右臂。
设计师思维需要引入一些不同的工具,成长型企业在设计增长战略时已经放弃了波特五力模型,因为该模型要求市场必须要有非常明确的边界,竞争者想要获取市场份额就要努力跨越这道界限。通常,创新增长战略需要开辟的是尚未有人踏足的市场领域,依据蓝海战略相关理论及制作商业模式画布来开创新市场。
4.引领变革
变革通常需要获得CEO的批准和重视,否则难以施行。由于变革通常需要企业承担一定水平的失败风险,如果没有获得领导的授意和支持,其他人也不可能冒着风险去做。在最优秀的成长型公司中,变革和创新已经内化为企业的文化。
- 霍华德•舒尔茨曾发现星巴克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于是他不舍昼夜地飞往世界各地的星巴克门店,亲自操刀改革咖啡店的经营模式。
- 谷歌每周都会空出一天的时间,发动员工进行头脑风暴,提出新的改革意见。
- 宝洁尤其重视追踪新产品或新服务上线后,在收入中的占比变化。
- 葛瑞广告(Gray Advertising)甚至会将失败的创意进行排名,给其中最冒险的创意提出者颁发“英勇失败奖”。
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的领导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亚马逊的创建者杰夫·贝佐斯曾对员工和股东说:“比起收获果实,我更关注种下种子,尤其是那些能在5-7年内开花结果的种子。”贝佐斯的这种愿景早在他创建亚马逊时就已成型,他希望自己投资了4000万美元的杰作能延续万年。
乔布斯在推出苹果最著名的广告“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时,以“致疯狂的人”为主题,通过一段一分钟左右的视频勾勒了那些曾改变了世界的“捣乱者”——爱因斯坦、爱迪生、甘地、拳王阿里、希区柯克、理查德·布兰森等。此后,每位苹果的员工都清除地了解了CEO对于变革与风险的态度,也更加认可苹果不断进行创新的企业文化。
采用以上 4 个法则,相信能够帮助任何企业从容面对创新和变革,实现快速的增长。
原作者:Dave Power
来源:innovation-strategy-4-key-tactics-top-growth-companies
2 thoughts on “苹果、亚马逊创新战略案例,4个法则实现高增长”
这篇文章对企业实现高速增长有很好的总结和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