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创新|乡建是重构而不是重建,且应有一颗尊重这片土地的敬畏心

乡建这个话题对我来说是有敬畏的,相对于多年投身乡建的伙伴们,我对乡村的了解、乡建的实践经验、行业的深耕都是差距悬殊,因工作关系这次走访雷州足荣村,也仅能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以跨界创新的视角分享我的所见、所感、所想,望可以给到足荣村和其他乡建的伙伴一些启发。

和Shally一起搭乘3小时高铁到达湛江西站,Yan姐已安排司机来接我们,约1小时车程,我们到达了雷州的雷州鼓城,见到了在足荣村做乡建的Yan。V形流海、白色发尾裹着一张娃娃脸的Yan姐一脸春风的迎接我们,一身时尚装扮根本看不出年纪,这也缘于她之前的全球买手职业经历。她做乡建已有七、八年,最早是自己在韶关开民宿,之后因民宿做得很有生色,便又承接了一些乡建策划、活动的活,两三年前被茂德公集团的陈宇总邀请到黄山屯溪做一幛老厂房的文旅活化,Yan用咖啡馆为种子,长出了现在的屯溪文旅项目。不久前,陈总再将Yan调来雷州,主持足荣村的乡建工作。

左:Yan,中:Shally,右:我

老街的活化是可以看见老街的历史,却又可以让人融入其中

在前往足荣村之前,Yan带我们去了她最喜欢的雷州老街。

雷州,地处雷州半岛中部,北控高凉,南望琼儋,扼琼州海峡之咽喉,史称天南重地。雷州老街主要是指贯穿东西的镇中西路、曲街、南亭街等街巷组成,被称为雷州的风景画。

雷州老街就象是一场雷州人文展,古老的南洋建筑尚留着旧时窗棂、墙身、招牌,建筑里的店铺有药房、花灯工坊、戏服工坊、金铺、食肆,还有因雷州人爱食酸甜水果经常坏牙而必备的牙医诊所。我国南方不少沿海城镇都有这类的南洋老街,像雷州老街这种既保留着建筑还保留着在地传统手艺/商业的,算难得的了。Yan姐一直念叨着要是在这里开一家咖啡馆,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若只是走过,不了解这条街的历史、发生的故事、不认识在这里的人,根本不算到过一个地方,只是路过。咖啡馆是一种载体,是能让人走进去、停下来,有可能与这条街产生对话的载体,它象一颗种子,也象一扇窗户,让人们看到老街的过去和现在。如同宿集我们在老街放入民宿、咖啡、书店、餐饮、文创店,与老街的在地内容相融合,形成新商业。绝不能是破坏,而是一种深度融合后的沉浸式体验,打开感官去感受老街,去聆听故事,去参与老街的生长。

回广州之前,我们再度去了老街的这家炎记,一碗酸咸的猪肉汤和一盘酸甜的烧排骨,形成了我对雷州老街的味觉记忆

穿梭于老街之中,心里默默祈祷可以有机会让老街不会老去,就像一个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可以一直存在于这个城市,如同这个城市的根一样种植于在这和来过的每个人心里。

足荣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离开雷州老街后,我们仨人驱车1小时去到足荣村。因是晚饭时间,Yan接上她在足荣村的助理,再驱车半小时来到了海边的乌市。在夜市摊,吹着海风,享用了我们当天的晚餐。平日不太吃生蚝,总觉着不新鲜,乌市的生蚝打消了我的顾虑,从原味到蒜蓉味全部吃了个遍,且必配小刀,因为新鲜的生蚝打捞上来肉是连着壳的,需要割开才可。

吃完回到足荣村时已是夜晚,抬头看到满天繁星,耳畔听到虫鸣,我知道,这是到山村了,似乎一下将我拉回儿时的家乡记忆,一幅幅儿时画面闪过脑海。乡村总有儿时记忆的唤醒功能,就象回到母胎般安宁,乡村就该是这样的。

茂德公的陈宇总是足荣村人,为带领家乡人民产业致富,在足荣村设有茂德公辣椒酱和酱油的生产车间,同时,为发展工业旅游,将一部分的厂房和员工宿舍改建成酒店、餐厅。在工厂片区还修建了按祖屋原型放大41倍的“大观园”非遗博物馆,以保留雷州乃至广东的非遗文化。

虽然茂德公集团已经做了很多值得称赞的建设,可足荣村还是因为交通不便、配套不足,未能形成乡村旅游的气候。

如果所在的乡村位置偏远,也没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如何进行乡村建设?

我想这是很多中国乡村的现状,我们该如何破局?

Yan看中了蒲草。

“蒲,草名,水生植物,可以织席”(出自《辞海》),蒲草是湿地种植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特别适宜于深水田和半咸田,雷州地区的主要品种有铁仔草、艾仔草、大仔草。农民在自家的草田中收割蒲草,置于旷野中晒干,贮藏于干燥的房间或室内的木架上,然后把晒干成把的蒲草铺放在石条板上,抡起舂草槌循环往复,用力慢慢地把草舂软,然后拢成一把把地置于家中,根据需要编织成各种规格的蒲织品。蒲草作为包装材料,自十九世纪起成为雷州的主要农副业。

旧时的蒲草主要用于农耕日常和包装用料,称不上有美感,Yan以自己多年手作人和时尚买手的审美和手作经验,重新改良了蒲包的设计,做成文创产品,并在大观园非遗博物馆四楼开设了手作展销厅。

Yan说她要做一个活的展览馆,即有现场手作和交流互动。为了推广蒲包,还与高校合作开设蒲草学堂,现场我们就遇到了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几个老师在上课。

与Yan的交谈中我们谈及上文提到的问题:如何在交通和配套都不足的情况下开展乡建?

答案是:产业振兴。

以蒲草为IP进行产品设计和品牌打造,用设计的力量赋予蒲草新的生命,以成为受市场欢迎的纯天然手作生活用品,用产业带动地方乡建。也就是在未能“引进来”之前,先“走出去”

同时,可以“横”、“纵”两个方向去进行产业延展:

:形成种植-制作-设计-编织-展销的产业链

:以蒲草为核心形成乡村旅游产业,包括艺术家驻地计划、主题游学、自然民俗体验等。

Yan及其团队已做了一些乡村旅游的雏形,在距大观园一二十分钟路程的村庄,将小学旧址改建成昌公书局和花房咖啡,昌公书局是以陈宇总的父亲名字命名,雷州人崇尚读书,书局是昌公想带给当地人的;花房咖啡是将当地的绿植与咖啡、工艺品相结合做成的咖啡馆,一天中随着阳光的移动会有不同的景致。

Yan说咖啡馆具有选人、留存和带来多次消费的商业体,细想确实如此。就象我们常说的,是打造一个1000人只去1次的地方,还是打造一个每个人会去1000次的地方?民宿、咖啡馆、餐厅都是具有这样能力的载体,因为它们有一个共通点-有人情味,是用人来留住人。乡村是熟人社会,熟人构成家族关系,所以才说乡村是人心中的家园。如此,乡建中强调人与人的连接,人与土地的连接,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自国家鼓励乡村振兴,倡导建设美丽乡村以来,从政府到文旅产业热情都很高,或许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野蛮生长、急功近利的时期吧,生搬硬套、拆掉重来和占地建造的行为时有发生。“热闹”和“好看”很容易,花钱就可以了,但热闹过后留下的却是破坏,是伤悲。

古训都有“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无论是土地的建设还是人的建设,都应讲求“在地性”,尊重这片土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乡建要做的是引入更先进的思维、方法、技术和资源,让在地的资源(自然+人文)更好的被发现、被挖掘、被重构,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实现产品化、品牌化和商业变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在地创生”,这一点在足荣村有被看到。

未来,期望足荣村可以立足当下、开放生态,于内加强团队创新培育,于外借助共创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人看到足荣村、了解足荣村和加入足荣村。

分享我最后梳理给Yan及团队的建议,期待更美好的乡建故事发生。

想探讨更多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内容,可留言,欢迎探讨。

点个赞鼓励一下作者吧~
文章目录
点赞
收藏
请用微信扫码分享哦~
分享
加入社群
创新战略交流群创新战略交流群
扫码进群
扫码加我拉你入群
TOC业务增长群TOC业务增长群
扫码进群
扫码加我拉你入群
TOB业务增长群TOB业务增长群
扫码进群
扫码加我拉你入群~

勿删,用于自定义目录加锚点,隐藏即可

相关文章推荐

One thought on “老街创新|乡建是重构而不是重建,且应有一颗尊重这片土地的敬畏心

  1. 以蒲草为IP,进行产品设计和品牌打造,不仅为当地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乡村提供了更多吸引力,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表回复

点赞
收藏
请用微信扫码分享哦~
分享
关闭按钮
欢迎来到Runwise即能创新社区!
登录装饰图,三个人围坐在电脑前,对某个灵感进行沟通和讨论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