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团队是否表现平平,员工执行力差,团队没动力?别再向外找原因了!本文为您提供了4面“领导力镜子”,帮助您进行一次深刻的领导力反思,看清那些正扼杀团队60%潜力的隐形枷锁。点击阅读,学习如何通过自我改变,实现真正的团队赋能。
“李总,这个季度的业绩又没达标。我觉得……是团队的执行力有问题,太被动了,让他们做什么才做什么。”
“王总,我那个部门,死气沉沉的,开会没人说话,交代个新任务,个个都面露难色。现在的年轻人,真不知道在想什么。”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这些抱怨是否听起来异常熟悉?您可能拥有名校背景,履历光鲜,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为了公司的发展殚精竭虑。但不知为何,您带领的团队,似乎总有一堵无形的墙,无法爆发出您期望的战斗力。
您可能将原因归咎于员工能力不行、态度不好、市场环境太差……但这里有一个可能让您感到不适,却又极其真实的“残酷数学”:一个团队的表现,往往是其领导者能力的直接映射。团队的天花板,就是领导者的水平线。
当团队业绩不佳时,领导者抱怨团队,通常只说对了一件事——确实有人需要为此负责。
但他很可能看错了方向。他应该看的,不是窗外的团队,而是面前的镜子。
正如领导力教练Eric Partaker所说,您期望的团队状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通常不是一个“员工问题”,而是一个“镜子问题”。
这篇文章,就是为您准备的4面“镜子”。每一面,都源自那份名为《所有领导者都需阅读的20个警钟》的清单。它们将帮助您进行一次深刻的“领导力体检”,看清那些可能正限制您团队潜力的“隐形枷锁”。因为一个残酷的真相是:您的团队可能只发挥了40%的潜力,而他们在等着您,去打破另外那60%的桎梏。
第一面镜子:责任归属——你的手指,指向团队还是自己
警钟1:当你的团队失败时,先照照镜子。
警钟8:问责制,从你开始。
警钟12:分享成功,独揽失败。
案例故事:从“甩锅侠”到“担责者”的张总
张总是A公司的销售总监,他带领的团队连续两个季度未能完成销售目标。在季度的复盘会上,张总的PPT详尽地分析了失败原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竞争对手B公司发动价格战”、“新来的几个销售员能力欠缺,无法独立开拓客户”……
总之,千错万错,都不是他的错。
会议室的气氛冰冷而压抑。团队成员低着头,没人说话。会后,团队的两位核心骨干,向HR提交了辞职信。
公司CEO找张总谈话,只问了他一个问题:“在这两个季度的失败中,你作为总监,认为自己需要承担的首要责任是什么?”
张总愣住了。他从未这样想过。在CEO的引导下,他开始进行痛苦的自我反M思:
指令清晰吗? 他发现自己给团队下达的“不惜一切代价完成目标”的指令,过于模糊,并未提供具体的方法和资源支持。
辅导到位吗? 他抱怨新人能力不行,但他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去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培训?
资源争取了吗? 他抱怨对手打价格战,但他是否积极向公司申请了更灵活的市场费用和定价权,来应对竞争?
想清楚这些后,张总召集了一次全新的团队会议。会议一开始,他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各位,上两个季度的失败,责任在我。是我没有给大家提供清晰的策略、足够的资源和及时的辅导。从今天起,我会和大家一起,战斗在一线。”
量化价值: 这一举动,瞬间扭转了团队的士气。离职的骨干撤回了申请。在接下来的季度,张总将自己50%的时间都花在了“深入战壕,而非待在象牙塔”上,陪同下属拜访客户、复盘每一个失败的单子。最终,团队的销售额环比增长了80%,超额完成了当季目标。张总也明白了,领导者逃避责任,团队就会效仿;而当领导者敢于将团队的失败归于自己时,团队才会将胜利的功劳回报给他。
第二面镜子:沟通方式——你的办公室,是畅所欲言还是万马齐喑?
警钟7:沉默的团队,是恐惧的团队。
警钟2:如果批评让你感到威胁,说明你没有在倾听。
警钟14:如果你不倾听,你将独自一人行走。
警钟13:艰难的谈话,能建立强大的团队。
案例故事:王经理的“一言堂”
王经理以“雷厉风行”著称。他的部门会议,通常是他一个人讲,其他人听。他常常说:“我只要结果,别跟我说那么多困难。”
渐渐地,他发现团队变得越来越“听话”,但也越来越“死气沉沉”。开会时,他问“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回应他的是一片寂静。项目推进中遇到困难,没人提前预警,直到问题爆发,无法收拾。
王经理感到很孤独,他觉得团队没有人能为他分忧。
但他没意识到,一个不倾听的领导者,很快将无人可领。
一次匿名的员工敬业度调查,结果让他大受打击。员工普遍反映“不敢说真话”、“说了也没用,反而会被批评”、“领导听不进意见”。王经理才恍然大悟,
如果他的团队不敢畅所欲言,那是因为他教会了他们,说真话是不安全的。
他开始做出改变:
主动征求反馈: 他开始在会议上点名,让最资浅的员工先发言,并对每一个提出的问题和担忧都表示感谢。
拥抱批评: 对于那些指出他决策失误的员工,他非但没有批评,反而在公开场合表扬他们的勇气和洞察力。他努力理解,反馈能帮助他识别自己的盲点和成长机会。
进行艰难对话: 他主动找到那些曾经被他严厉批评过的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坦诚自己的问题,并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他明白,越是拖延艰难的对话,对话只会变得越加艰难。
量化价值: 经过半年的努力,王经理部门的氛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一次重要产品的迭代会议上,一名初级产品经理勇敢地指出了项目方案的一个致命缺陷,为公司避免了至少500万元的潜在损失。团队的创新提案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因为大家都明白了,在这里,说真话不仅是安全的,更是被鼓励的。
第三面镜子:授权与成长——你的双手,是扶持团队还是束缚团队?
警钟5:微观管理,会扼杀潜力。
警钟6:为成长注入燃料,才能点燃绩效。
警钟10:要么扫清障碍,要么让开道路。
警钟18:甘当“房间里最笨的人”。
案例故事:李总监的“控制欲”
李总监是一位技术专家出身的领导,他对细节有着极致的追求。他要求下属的每一封邮件、每一行代码,都要经过他的审核。他认为这是对质量负责。
但结果是,他的团队成员变成了“提线木偶”。他们不敢做任何未经批准的尝试,凡事都要等领导指令。项目的进度极其缓慢,因为所有的瓶颈都卡在了李总监一个人身上。
控制扼杀了成长,他没有给予团队通过自主探索找到自己道路的自由。
同时,他也几乎不批准任何外部的培训预算,他认为“最好的学习就是在工作中学习”。
但他没有意识到,如果不为团队的成长投资,就是在阻碍他们的潜力。
在一次CEO的约谈后,李总监被要求进行“授权实验”。他必须选择一个项目,完全放手,只做“清道夫”和“啦啦队”的角色。他的任务只有一个:
帮助团队扫清障碍,或者干脆让开,让他们自己去干。
起初,他非常焦虑。他看到团队选择的技术路径并非他认为的“最优解”,但他忍住了干预的冲动。他唯一做的,就是当团队需要跨部门协调资源时,他立刻出面解决;当团队成员需要学习一项新技术时,他立刻批准了培训预算。
量化价值: 三个月后,这个“失控”的项目,比他亲手管理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提前20%完成了。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爆棚。其中一位年轻工程师,因为被充分授权,解决了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其能力得到了飞速成长,在半年后已经能独当一面。李总监也终于领悟到,拥有比你更聪明的人是一种福气,而不是一种威胁,领导者的价值,在于搭建舞台,而不是抢主角的戏份。
第四面镜子:标准与公平——你的言行,是树立标杆还是制造混乱?
警钟4:偏袒滋生怨恨,而非结果。
警钟9:设定你所期望的标准。
警钟11:缩小你的“说与做”之间的差距。
警钟19:公开表扬,私下批评。
一个团队的文化,本质上是其领导者言行标准的折射。
如果你自己开会迟到、报告拖延,你就不能指望团队有时间观念和执行力。
平庸滋生平庸,卓越孕育卓越。
如果你总是把资源和机会,优先给你“喜欢”的或“听话”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最有能力的员工,那么
当奖励源于偏见而非绩效时,信任就会被摧毁。
如果你自己承诺的事情(比如答应帮团队争取奖金)却从不兑现,你就
不要做那个说了却永远不做的领导。
如果你在大会上点名批评某个犯错的员工,让他颜面扫地,那么你的工作就不是在
培养人,而是在羞辱人。
量化价值: 一项针对500家公司的研究发现,领导者公平性和言行一致性得分高的团队,其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比其他团队高出60%,团队的整体绩效稳定性也高出35%。因为一个公平、透明、标准一致的环境,能给员工带来最宝贵的资产——安全感和确定性。
全球顶尖AI智能体
『管理教练GPT』👈助你 5 倍效率提升!
中高管做“团队管理、战略决策、方案设计”必备的AI工具
给管理者的启示
尊敬的管理者,这20面镜子,或许会让您感到不适,甚至刺痛。但唯有直面镜中的自己,才有可能打破团队成长的桎梏。领导力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其核心,是对内不断地自我反思,对外持续地赋能他人。
对于渴望带领团队走向卓越的中国企业管理者,我们为您提炼出三点最关键的行动建议:
建立你的“反思仪式”:从“向外归因”转向“向内求索”。 请将“照镜子”变成一种工作习惯。每周留出30分钟,对照这20个警钟,进行一次自我复盘。问问自己:上周团队遇到的最大失败,我的责任是什么?我是否创造了一个让大家敢于说真话的环境?我是在“微观管理”,还是在“扫清障碍”?
将“赋能他人”作为你的第一要务:从“个人英雄”转向“团队教练”。 你的价值,不再取决于你个人有多强,而取决于你能否让你的团队变得更强。请将你的工作重心,从“做事”和“下指令”,转移到“发展人”和“提问题”上。为团队的成长投入预算,庆祝过程中的进步,而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你的团队将以惊人的绩效回报你的投入。
成为“首席担责官”:用你的肩膀,为团队扛起失败,赢得信任。 在任何时候,都请将团队的成功归功于他们,将团队的失败归咎于自己。这看似是一种“吃亏”,实则是一种最高明的领导智慧。当你的团队知道,身后有一个能为他们兜底的领导时,他们才敢于去冲锋、去冒险、去创造你从未想过的奇迹。
制定一个制胜的创新战略,是企业在不确定时代中,穿越迷雾、驶向未来的唯一航图。
想要系统性地学习如何构建您企业的创新战略,掌握更多前沿的AI创新策略与落地技巧吗?
现在就加入「老J教创新」会员专区,每天获取更多Al创新策略与技巧,让我们帮助您,将创新的“不确定性”,转化为企业增长的“确定性”!